2022年5月31日,玄武區小學體育教研活動在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舉行,此次活動的主題是“風格彰顯個性,傳承實踐育人”。
出席本次活動的嘉賓有江蘇省中學生體育協會秘書長、特級教師楊潘順教授,玄武區體育教研員、特級教師張桂寧老師,以及來自玄武區兄弟學校的體育教師。應疫情防控要求,此次教研活動采用線上研討的方式進行。
此次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特色社團展示;第二環節——課堂教學展示;第三環節——評課和交流研討。
活動伊始,由蔡琳副校長進行領導致辭,活動拉開序幕。特色社團展示的第一個項目是舞龍。龍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圖騰,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征。 “龍”跟著“龍珠”做各種動作,在目不暇接的穿插下,舞龍社團孩子們不斷地展示扭、揮、仰、跪、跳、搖等多種姿勢。緊接著上場的是彩帶龍,孩子們的精彩演繹展現了我校特色社團的常規訓練樣態以及梯隊培養模式。隨后小女排和足球隊梯隊分別進行了常態訓練展示。足球與排球項目是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的體育特色項目,在教練員的嚴格指導下,針對不同梯隊制訂合理的訓練計劃,為學校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隊員。



課堂教學展示共4節課。第一節是李錦錦老師執教的籃球課——《行進間運球》。為了使學生更快進入狀態,李老師帶領學生進行球性熱身操,充分活動關節。教學過程中,李老師簡明扼要地講解了動作要領,示范動作準確到位,課堂組織得當,師生配合十分默契。在課的最后安排了一個《區域搶球》的游戲,鞏固了新學的動作要領,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師生互動愈發高效。

第二節課是戈航老師執教的《立定跳遠》,本課主要學習和掌握立定跳遠中起跳角度和騰空收腿動作。戈老師利用鞋盒做了巧妙設計,使起跳線和鞋盒的棱成45°角,盡量使學生們的跳躍軌跡貼合45°角,進而解決起跳角度問題。在此基礎上采用兩人合作練習,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調整兩個盒子間的距離進行練習,并強調小腿前伸,從而解決了空中收腿動作這一教學難點。戈老師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小組PK、學生展示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了他們的團隊協作意識。

第三節課是由金子揚老師執教的《彩帶龍——“8”字舞龍》,金老師結合了學生年齡和身心發展特點,以彩帶龍作為主要教具,把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舞龍進行了器械的再開發。教學過程中金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索,并充分挖掘孩子們的創造力,發展學生的上肢力量和身體協調性。以學生探索和教師啟發相結合,鼓勵學生自主創編動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后,結合游戲《賽龍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規則意識,提升了他們的合作意識。

第四節課是由花超老師執教的《腳背內側扣球變向》,花老師以球性練習為起點,讓學生進一步熟悉足球的感覺。通過復習已學技術腳背正面運球技術,引出本課新授技術,傳授腳內側扣球變向技術動作。通過多種學習手段讓學生掌握新技術動作和要領,并且將新舊技術整合串聯起來,學會在實戰中加以運用。

研討環節由楊潘順教授對四節課進行集中點評。楊教授首先對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肯定了以李子貴校長帶領的校級領導班子長期以來對學校體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各項體育工作穩中有進。今天的教研活動充分展示了學校的體育特色,在學科組長丁加林老師的帶領下,無論是比賽的規模還是參與的人數以及取得的成績,都可圈可點。今天觀摩的四節課,骨干教師花超展現了一堂高質量、高水準的足球課,同樣,三位年輕教師都給學生創造了非常好的學習情境,并關注學生情感體驗,在學、練、賽一體化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練習。最后楊教書給老師們提出建議:第一,年輕教師要不斷磨練、豐富自己的語言,尤其是在表達上要有不同的方式;第二,上課的運動強度和練習密度應更加合理安排,每節課應達到中高強度,學生心率達到要求;第三,關注新課標的一些變化,大膽進行嘗試,做一定的改革,從簡單情景向復雜情景過渡。
最后,區教研員張桂寧老師對今天的活動作了總結性點評。張老師肯定了學校領導為年輕教師個人成長與專業發展給予的各項支持,師徒結對、鐘山杯賽課活動、積極申報市、區級教研活動等,能夠切實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促成教師專業成長。張老師肯定了學校的傳統特色項目在省、市級比賽中取得的優異成績,與常年堅持系統化訓練,以及完善的梯隊建設密不可分。學校的發展帶動了體育教研組的成長,領導班子的關注,更是助力了體育教研組的發展。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希望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體育教研組不懈努力,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課堂是師生間最美好的相遇。教研有道,探索無涯,云端研討,體育盛宴。此次教研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年輕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創新與思考、對教科研的嘗試與探索。相信玄武體育人在前行的途中,定能攜手相助,并肩發展。
理工實小 蔡敏捷